修辞的概念:
“修”的意思是修饰;“辞”则是辩论的言词,后来才引申为一切的言词。
“修辞”就是指修饰言论,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,利用各种语言手段来增加语言表达效果。这包括它的准确性、可理解性和感染力,并且符合自己所要表达的目的,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、适度的表达。
汉语“修辞”这个词语,最早见于《周易乾 文言》的“修辞立其诚,所以居业也”一语中。在这句话里,“修辞”是“修理文教”的意思,与人的修业有关。在现代汉语里,“修辞”可理解为“修饰言辞”及“调整言辞”。
什么是修辞?
修辞通常有四种含义:
第一,它可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、技巧和规律。例如:“在我们说话、写文章时,都要讲究逻辑、语法和修辞。”这例中的“修辞”就是指修辞本身,即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、技巧和规律。
第二,修辞也指修辞活动、修辞行为,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。例如:“正如写作时,因为不能修辞,于是就不能达意。”这句中的“修辞”(动词)指的就是修辞活动、修辞行为。
第三,指修辞现象。例如:“我没有见过这类修辞。”上例中的“修辞”指的是修辞现象,即对语言进行调整或修饰加工的语言现 象。修辞现象是对语言进行修辞活动的成果,是修辞活动的最终语言表现形式。
第四,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,即修辞学。例如:“我们要学点语法、修辞。”
关于修辞学习:
学习修辞,我们能揭示语言的奥秘,学习修辞对语言的表达、理解、评论都大有裨益。接着,语言活动中正确的运用修辞,就能善于表达,并高效能地发挥语言的作用。
修辞的基本原则和要求:
当然,要使用修辞时,我们也要注意它的原则。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,注重交际效果。具体地说,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:修辞要切合题旨,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,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、它也要切合语体的需要,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、修辞必须适应和切合语境的需要。
上述所谈的“语境”,就是语言的使用环境,也就是时间、地点、场合、对象等客观因素和语言使用者的身份、思想、性格、职业、修养、处境、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环境。任何词语、句子或某种修辞方式,如果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,孤立地、静止地看,无所谓好坏。修辞现象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,修辞效果也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。同一句话,此时此地说合适,而换一个时间、地点、场合说就不一定合适。同一句 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效果。
在要求上,修辞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说,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、感染力,取得语言运用的最佳表达效果,那就应该做到准确、鲜明、生动、简练。
所谓准确,就是指选用的词语要确切,分寸合适,轻重恰当;所用的句式也要确切地扣“准”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,做到表意缜密准确。是什么就是什么,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,使人听了不会误解。
第二个要求则是鲜明。选用的词语和句式必须含义清晰、明确,让人一看就明白,不能含糊其辞。要做到鲜明,选用词语就应避免晦涩,要少用难懂的词语,要少绕弯子。
接着,使用修辞也要求生动具体的形象,新鲜活泼,能使人感动。生动是以准确、鲜明为前提的,不能离开所要表达的内容去片面追求生动。
最后,修辞运用也要求简练。这泛指运用语言应力求简洁,做到言语不多而含义丰富。语言简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:一是删除冗赘,不说废话;二是通过词语的确切选择,使语言增加弦外之音,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。
词语的选择和锤炼:
词语的选择、锤炼,又被称为“炼字”、“炼词”。炼字、炼词的目的就是要将最恰 当最贴 切的词语用在最恰当最合适的位置上,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。词语的选择、锤炼必须富有创新精神,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,但准确贴切是炼字、炼词的基本要求,要做到这些,首先 必须确切地理解词义。词义是词的全部特征的概括,其中包括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。掌握了词的本质特征,才不至于把词用错,掌握了词的全部特征,才能把词用得贴切。
词语选择和锤炼的基本3方面:
1.词语意义的选择和锤炼:
所谓词语意义的选择和锤炼,指的是要善于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。同义词表示的意义,有同有异,大同小异。由于它们有细微差别,如果善于运用,可使意思表达得精确、严密,收到较好的效果。例如:
接着,我们也要注意相关的词在意义方面必须配合得当。人们表情达意是以句子为使用单位的,而句子则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,组成句子的各 词语又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网络中,形成能表达基本完整意思的整体。词义的配合与修辞效果密切相关,由于在词汇部分和语法部分从不同角度作过分析,这里就其主要方面的例子。第一、人、物与其性状等的配合;第二、动作、行为与其关涉的对象的配合;第三、判断与被判断的配合。
2.词语色彩的选择和锤炼:
词语色彩是否分明直接关系用词是否确切,表达是否鲜明有力,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,即感情色彩、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。
所谓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反映客观事物时,或表达着选用词语时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与感情。不同的感情色彩或通过词义的褒贬体现出来,或借助词语的配合体现出来,或靠语境、修辞手法体现出来。
词语的语体(风格)色彩要鲜明指的风格是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、时代特征、地域特征、素质特征等。风格协调,才能获得优美和谐的效果。
而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则指作诗行文时要讲求着色,即为了修辞的需要着意突出颜色。颜色可以给人最直接的刺激,最敏感的美,也就容易产生最富有感情的暗示、最有光彩的想象、最强烈深沉的情调,所以文字的着色像直接的颜料的色彩一样,会给人以联想和感受。
3. 词语声音的选择和锤炼:
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,意义是通过声音表达的。词语是语音语义结合体,说话、写文章必须声情并茂。声音配合得好,说(读)起来顺口,听起来悦耳,记起来也容易。同时,明快的 节奏,优美的旋律,能给人以美的感受。
词语在声音方面的讲究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第一,音节匀称。方块汉字,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,这是做到音节匀称的一大有利条件。人们利用这些有利条件,根据表达的需要,恰当选用音节,可以获得整齐美、对称美。做到音节匀称,主要是单音节词配单音节词,双音节词配双音节词,三音节词配三音节词, 等等,使并列结构或相应的地方保持平衡或满足语流节拍的要求。
第二,平仄相调。平仄是沿用音韵学的术语。上声去声入声合称仄声,平声(阴平、阳平)自成一类,叫 平声。平仄调配得当,和谐、悦耳,可以构成音律美。
第三,韵脚和谐。韵脚是指在不同句子里押韵的那个字,由于通常都在句末,所以叫做韵脚。押韵,让同一个 韵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个位置反复出现,这种声音上的重复,使语言和音乐相融合,既传达了 语言的内在情愫,拨动了人们心弦,又便于吟诵,容易记忆。因此,不仅诗歌离不开押韵,就是散文和口语中也喜欢用韵。韵脚和谐可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,否则,反而使人感到别扭,甚至出现以词害意的弊病。
第四,叠音自然。相同音节(字)复叠出现叫叠音。有属于构词法的,如“乖乖”“冉冉”“茫茫”;有 属于构 形法的,如“清清楚楚”“实实在在”“说说”;有用词的,如“田田(的叶子)”“油油( 的绿意)”“滑滑(的明亮着)”。叠音的恰当运用可突出词语的意义,增强形象性和音乐感 。用它描绘人物,可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、栩栩如生;用它写景状物,可以烘托气氛,有如身临其境
修辞发展的制约:
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。修辞在古今的作用就是为表达内容服务。受汉民族文 化传统的影响 , 汉语修辞大量用“比”,多且广;以整齐、对称为主,以参差错落为辅;有虚写和实写,在语言表达中取得某种效果。
由于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,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,而汉语又是非形态语言,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,决定了汉语修辞的特征:语言单位组合灵便、非常容易组合成音节数目相同而结构上平行的语句,通常称为对偶。并且很 容易押韵、陆续出现四字成语,富于显著的修辞效果、运用汉字的特点还产生了若干特殊的修辞技法,如回文、顶针、谐音双关等。
修辞手法(修辞格):
修辞格,也称辞格,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。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最为引人注目,但是以为修辞格就是修辞学,那只是一种误解。其实修辞格不过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已,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方法,这 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产生的,今后,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而发挥作用。
从它与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来看,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,而且新的修辞格还在不断产生,值得进一步去发掘、整理。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意义,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程式,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,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。
每一种修辞格有它自己的特点,如借代不同于比喻,排比不同于对偶,但修辞格之间又有共同之处,因此可以归成大类。常用的修辞格依据其主要表达功能和突出的修辞效果分为三大类:第一 类,修辞效果生动形象的辞格四种,它们是比喻、比拟、借代、夸张;第二类,修辞效果鲜明突出的辞格八种,它们是对偶、对比、衬托、排比、层递、反复、设问、反问;第三类,修辞效果 含蓄幽默的辞格十种,它们是双关、反语、拈连、仿词、移就、通感、顶针、回环、婉曲、引用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